-
0 引言
-
校园足球是体育强国宏伟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负着培育未来足球精英、传承足球文化薪火的重大时代使命。自2009年4月在全国启动以来,校园足球活动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进展[1],但师资培养这一核心环节却明显滞后于其他领域。无论是日本足球的崛起,还是韩国绿茵的辉煌,都充分证明了高质量足球师资的重要性[2]。其不仅能够提升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点燃足球梦想,更是推动校园足球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校园足球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难以满足活动广泛普及与深入开展的需求,从而严重制约校园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亟需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足球师资队伍,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
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形态,校园足球师资既非传统竞技足球教练角色的简单复制,也非普通体育教师职责的直接延伸,它承载着独特的使命与要求,亟需更加完善、更具针对性的培养路径。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路径,已成为破解当前困境、推动校园足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
-
1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的时代背景
-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蕴与启示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这不仅汇聚了新供给经济学派对全球经济理论精髓的深刻洞察,更是经济治理现代化征途中的一次关键实践与飞跃。
-
近年来,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层出不穷。刘世锦深刻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指出改革旨在促进要素市场在自由与高效之间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通过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优化配置,纠正市场机制中的扭曲现象,从而全方位、深层次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与强劲的动力[3]。贾康等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一场针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战役,更是一场广泛波及创新创业热情激发、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减税降费与行政审批大幅削减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他还积极倡导并推动财税、金融等领域的配套改革,力求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轨道上全面发展[4]。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发展方略,从供给侧发力,通过重大改革的推进来解决重大的结构性问题。这为校园足球师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更好促进我国校园足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1.2 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核心理念,将改革与创新视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理论架构与实践路径,为体育改革、经济发展转型等更广泛领域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深刻的启示[5]。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作为调控与引导经济稳健前行的两大核心策略,共同构筑起经济管理的坚实基石[6]。
-
需求侧管理的理论基础深深扎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土壤之中,强调通过刺激消费、投资与出口等需求侧要素,以实现经济增长的促进目标[7]。而供给侧改革,尽管在学术体系上尚未构建起如需求侧管理那般稳固的理论框架,但却凭借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与针对性的政策主张,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并非相互排斥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之中[8-9]。一方面通过需求侧管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则通过供给侧改革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旨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增长[10]。进一步而言,根据政策所针对的具体对象、预期目标以及实施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相关政策细化为侧重于需求侧管理的政策与聚焦于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以更加精准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11]。
-
1.3 探索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路径的迫切性
-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校园足球工作,并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12]。然而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却面临多重困境。培养内容零散、培养方式单一、考核标准模糊,构成了阻碍培养效果达成的“三重门”。更为严峻的是,足球文化风格不清晰,导致培养理念不明确和思想认识不统一;而足球文化建设的片面性,又进一步加剧了“重物轻人”的畸形发展,严重制约了师资培养质量的提升。
-
鉴于此,亟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对当前校园足球师资培养的政策导向与实施现状进行深刻剖析与反思,并在精准界定培养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与任务、细化培养内容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完善、系统、清晰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路径[13]。尤为重要的是,要深度融入并全面传播足球文化,使之成为师资培养的灵魂。同时,还要创新多元化的资源保障机制和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为师资培养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与保障,推动我国校园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
-
1.4 校园足球师资发展的需求
-
校园足球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对新时代的校园足球师资提出了更多维、更严苛的素质要求。具体而言,至少应包括四大核心要素。
-
(1)坚实的足球技战术基础与跨学科知识底蕴。教师不仅需精通足球的技战术知识,能够因材施教,设计出既高效又富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还需广泛涉猎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勇于创新教学方法,确保训练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阶段紧密契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培养未来的足球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2)卓越的比赛组织与协调能力。教师需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竞赛规则了如指掌;拥有强大的组织协调力与应变能力,能够高效组织校内外各类足球赛事,并确保比赛顺利进行,让学生在实战中不断成长。
-
(3)强烈的足球文化传播意识。教师应对足球文化有深刻理解并致力于传播校园足球的独特文化,培养学生的游戏精神与浓厚兴趣,点燃他们对足球的无限热爱,进而带动更多青少年投身足球运动。
-
(4)坚定的“以球育人”教育理念。教师们需紧跟政策导向,注重知识技能与身心健康的双重发展,实施科学完善的培养策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兴趣与运动精神,通过足球教育这一独特途径,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助力其全面发展[14]。
-
2 我国校园足球师资培养的困境
-
2.1 足球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
当前,我国足球教育领域师资严重匮乏,不仅制约了足球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
首先,专业的足球教练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2024中国足球协会数字年报》显示,我国D级足球教练员总人数约为8.2万人。然而,人口数量仅有1.2亿的日本,足球教练员数量已超过8.5万;德国足协的数据显示,仅2022年新取得足球教练员资格的人数已经突破1万[15]。许多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基层学校,往往难以聘请到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足球教练,导致足球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
其次,现有的足球教师队伍在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上参差不齐。一些教师虽然热爱足球事业,但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战经验,难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
-
再次,足球师资力量的匮乏还导致师资分配不均。一些重点学校和足球特色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而普通学校则往往被边缘化,难以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在强调小班化教学的背景下,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更为精细和专业的指导,这无疑对足球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达到5万所。然而,目前具备足球专业背景的教师人数难以满足需求。同时,地方财政状况、教师编制限制以及教师供给机制不完善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校园足球师资供需失衡的问题,许多学校面临“一师难求”的困境。
-
2.2 社会认知存在偏差
-
对于青少年校园足球而言,相较于单纯的技术传授,培育孩子们的游戏精神与激发他们对足球的深厚兴趣,是更为关键且紧迫的任务。要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足球文化,就必须深刻理解与把握其精神实质,并紧密结合学校体育的发展实际。让校园足球活动得到开展普及的同时,唤醒并弘扬青少年内心深处的游戏精神,使足球逐渐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快乐与梦想的源泉。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人眼中,踢足球仍被贴上不学无术的标签。这种社会认知不仅削弱了家长对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支持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足球师资培养。
-
2.3 足球师资激励机制缺失
-
激励机制的显著缺失阻碍了足球教师队伍整体前行的步伐。它不仅对足球教育质量的提升构成了难以忽视的障碍,更影响着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茁壮成长。深入剖析这一困境,发现足球师资激励机制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其缺失致使多个维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
首先,薪酬体系不完善制约了足球教练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薪酬水平。校园足球教练平均月薪不足俱乐部青训教练薪酬的1/3[16],这种薪酬与贡献间的不对等严重侵蚀他们的职业热情与对足球教育事业的归属感。许多教练因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无奈退出足球教育事业。
-
其次,晋升渠道狭窄已然成为制约足球教练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绝大部分校园足球教练需要通过“体育教师”通道晋升,在有限的职业发展空间内,众多教练缺乏竞争实力,被迫放弃足球教育梦想。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更是对足球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巨大损失。
-
再次,荣誉表彰与激励机制缺乏,进一步加剧了足球教师队伍士气低落的状况。由于缺乏足够的认可与激励措施,众多教练缺乏成就感,使得他们在工作中逐渐失去动力,对整个足球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
2.4 足球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
-
目前,我国足球师资培训体系过分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未能将实践操作与先进教学方法紧密融合,导致培养出的教师难以充分满足岗位对卓越球技与出色教学能力的双重高标准要求。
-
首先,培训内容的设计不够科学,过分堆砌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实战技能与教学策略的深度挖掘与探索。近年来,国家级培训项目理论课程占比超过60%(含足球文化、运动生理等),实践教学占30%左右,其中真实场景教学不足15%[17]。这种偏颇的内容设计,不仅限制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也无法培养他们在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
-
其次,培训资源的分配亦存在显著的不均衡。优质培训资源往往集中于大城市与重点学校,而偏远地区与薄弱学校的教师则面临资源匮乏、成长机会受限等困境,重点学校教师年均参训机会远高于非重点学校[18]。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家虽已加大资源投入,试图通过与中国足协等机构的深度合作,为校园足球领域输送更多优秀的教练员与足球教师。
-
再次,师资培训效果不佳。当前的足球师资培训往往追求速度与数量,采取短期速成的方式,虽能暂时缓解师资短缺的紧迫问题,却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培训质量。部分培训项目因缺乏严格的筛选机制,基础薄弱甚至非足球专业背景的学员也能轻易加入,从而降低了培训的整体效果与含金量。足球是一项对技能与战术要求极高的运动,其教师的成长之路离不开长期、系统的训练与实践的支撑。然而,当前的培训很多采用填鸭式的短期培训方式,学员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员难以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真正掌握核心知识与技能,更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课题组调研发现,在某高校举办的“国培(2021)”小学体育足球项目培训中,部分学校为了填补培训名额,竟派遣年龄较大且无足球基础的教师参加培训,其目的仅在于获取证书以应付检查。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培训资源,也不利于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
-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下校园足球师资的培养路径
-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引领下,构建科学高效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路径,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性工程。首先需要明确培养需求,即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要以《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驱动,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为目标。其次要确定培养目标,即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造就一支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富有创新精神的足球师资队伍。再次要细化培养任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足球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整体提升。接下来要设计培养内容,主要涵盖基本理论、技战术分析、体能训练等专业知识,要融入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上各个步骤既相互衔接,又相互作用,形成师资培养合力。
-
3.1 加强足球师资力量建设
-
为扭转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现状,强化足球师资力量,需启动并实施一系列的组合策略。首先,加大对足球教练的培养与引进力度,这不仅意味着要提升教练团队的整体质量,更要在选拔与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性与前瞻性的平衡[19]。其次,完善现有足球教师的再教育与指导体系,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教学研讨与实战模拟,全方位提升足球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方法,促使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重飞跃。再次,需积极探索并拓宽师资来源的多元化路径。一方面,针对现有的非足球专项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转型培训计划,借助在职学习与专业发展项目,助力他们顺利转型为具备足球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积极与职业足球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诚邀经验丰富的教练员、运动员等专业人才加盟校园足球,他们宝贵的实战经验与技术积累,将极大提升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20];此外,还可以借助高等教育平台,通过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独招生等方式,将退役足球运动员定向培养成为校园足球教师。
-
3.2 构建足球教育文化生态
-
首先,在价值认同层面,需重构社会对足球教育的认知框架。教育部门应当联合主流媒体,系统性地宣传足球运动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足球+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展示其在培养团队精神、提升抗压能力和增强身体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可借鉴日本“足球育人”理念,将足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足球特长与学业发展的正向关联机制。其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需要多方协同。建议推行“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足球推广模式:学校定期举办足球文化节、家长足球课,社区建立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企业赞助区域性校园足球联赛。可设立校园足球发展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足球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21-22]。再次,新媒体传播是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应组建专业的校园足球新媒体运营团队,打造“校园足球明星教师”等系列短视频内容。邀请知名退役球员担任校园足球推广大使,通过直播公开课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同时要建立校园足球大数据平台,可视化展示足球教育的长期效益,用数据改变社会认知。
-
3.3 完善足球师资激励机制
-
首先,优化聘任制度,确立清晰、公正、透明的聘任标准与流程,确保每一位从事足球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卓越的教学能力[23]。例如,要求足球教师或教练员至少持有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书或具有同等资质,且具有体育教育相关专业背景。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可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中国足协或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练员培训,设立“足球教学骨干”岗位,提供晋升渠道。以此激发足球教师的潜能,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从而保障足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其次,为吸引并留住更多有志于足球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必须拓宽其发展空间。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教学技能大赛、表彰先进典型等方式,为这些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24]。要确保人才成长过程和渠道的公平性与透明度,让每一位辛勤耕耘的教师都能看到希望。
-
再次,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应明确教师工作量指标与业绩评价标准,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要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奖金发放及福利待遇等紧密挂钩,形成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对于课外足球指导、校园足球文化宣传等正常训练以外的工作,学校应深刻认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体系之中。通过奖优罚劣来维护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与战斗力。
-
3.4 优化足球师资培训体系
-
为全面提升校园足球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建立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长效机制,将参与培训经历纳入教师的职业规划,以此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与成长动力,促进其终身专业成长。要科学规划与系统设计培训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特别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确保学员能扎实掌握足球运动的精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使其在理论学习中领悟真谛,在实践操作中锤炼技能。要严格报名审核,筛选出具备扎实专业基础与巨大发展潜力的培训对象,确保培训资源的精准投放。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励学员全力以赴,不断提升自我,同时为评估培训效果、优化培训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在此基础上,还应致力于提升教师的足球教育素养,努力打造一支既精通足球运动又热爱校园足球的师资队伍,使其不仅在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具备卓越的专业能力,还能在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播与管理中发挥引领作用[25]。此外,应特别关注偏远地区与基础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问题,通过政策倾斜与资源调配等手段,促进培训资源的均衡分配与有效利用,体现教育公平。
-
4 结束语
-
校园足球作为足球事业与素质教育融合的关键领域,其深入推进离不开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坚实支撑,而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又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针对当前校园足球师资培养所面临的难题,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即从供给端入手,实施结构性优化策略,以期有效突破人力资源的瓶颈制约。展望未来,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工作应当秉持多元协同、开放共赢的核心理念。具体而言,需构建一套涵盖“高校精心培育、在职持续提升、社会广泛吸纳”的人才供给体系,以从根本上缓解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施分层分类的精细化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还应积极营造体教深度融合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足球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与归属感,让他们能够安心从教、潜心育人。通过持续推动系统性改革与创新,不断促进校园足球师资培养的稳健发展,为中国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积极力量。
-
参考文献
-
[1] 李正国,李强,袁令彬.深化体教融合:校园足球的示范引领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4):24.
-
[2] 李丰荣,龚波.中国职业足球“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源流、选择动因与路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2):11.
-
[3] 刘世锦.发展实体经济要优先推进降成本的供给侧改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38(6):1.
-
[4] 贾康,彭鹏,刘薇,等.实施供给侧改革战略方针需要基础性改革的支撑与配套[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6):18.
-
[5] 黄道名,周民,陈丛刊,等.“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困境与治理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2):15.
-
[6] 李峰,刘璐,杜长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1(2):49.
-
[7] 刘盼盼.中国体育供给侧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体育学刊,2018,25(3):27.
-
[8] 谭龙杰,马增妍.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视野下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1):30.
-
[9] 刘远祥,孙冰川.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动因与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6):1.
-
[10] 孙冰川,刘远祥.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3,39(4):100.
-
[11] 任波,黄海燕.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2):65.
-
[12]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印发《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24-03-25)[2025-03-28].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01395/c27588224/content.html.
-
[13] 黄璐.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新征程我国足球事业全面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3,37(3):8.
-
[14] 陈波,张孝禄,刘海东,等.国家战略视野下校园足球师资培养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9):5.
-
[15] 李辰昊.体教融合背景下足球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制改革的域外经验、困境反思与优化路径[D].开封:河南大学,2024.
-
[16] 方威.杭州市西湖区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3.
-
[17] 杨东博.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
[18] 席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现状与分析:以西安体育学院培训班为例[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9.
-
[19] 贺珷.校园足球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流程及组织结构优化和再造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
[20] 冯庆鲲,侯军,何远飞.关于我国校园足球师资培养的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19,40(5):90.
-
[21] 谢程光.新形势下我国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
[22] 黄永正,胡永红,王晓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21,42(5):57.
-
[23] 张少杰,杨献南,赵传涛.广义梯度理论视阈下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协调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2,36(5):14.
-
[24] 彭瑞,王雪媛.江西省校园足球“一条龙”培养体系的相关衔接问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8):105.
-
[25] 周军.协同创新视域下校园足球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1):66.
-
摘要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路径,已成为破解当前困境、推动校园足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校园足球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校园足球发展需要;社会认知存在偏差,阻碍了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足球师资激励机制缺失,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足球师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难以提升。针对以上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理念指引,提出加强足球师资力量建设、构建足球教育文化生态、完善足球师资激励机制、优化足球师资培训体系等培养路径,以期实现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exploring the training path of campus football teacher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has become the key to solving the current dilemma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At present, there is a serious shortage of campus football teachers, and neither the quantity nor the quality can meet the needs of campus football development. There is a deviation in social cognition, which hinders the training of campus football teachers; the lack of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football teachers is not conducive to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talents; the train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professional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football teachers are difficult to improve.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raining path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otball teachers, constructing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football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football teachers, and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system of football teachers,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otball in China.